智能制造的核心基石 - 面向未来的系统集成架构
在国家经济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视域下,工业领域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技术的先进性与自主可控能力成为衡量一国产业竞争力和抵御外部风险的关键指标。并随着“中国制造2025”宏伟蓝图的纵深推进,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激发出蓬勃的发展势能。
英孚康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已经在国内工控领域站稳脚跟,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自公司成立以来,英孚康构筑起从底层硬件到上层软件的全方位自主研发体系,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 成功打造了一个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软硬件生态系统。尤其在应对大型复杂伺服控制应用场景时,英孚康系统展现出强稳定性和高效能,单个CPU可以在2ms的刷新频率下实现256轴的控制,无论是在响应速度、精度控制还是同步协调上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得到了国内外头部客户的一致认可。
智能制造的核心基石 - 面向未来的系统集成架构
智能制造的核心基础之一是工厂层面的控制系统,无论在信息层的软件功能多么丰富和强大,如果控制系统的数据不能做到与信息系统高效自由集成,或者随着系统控制对象的不断增多,系统的维护复杂度、响应速度,灵活调整程度呈指数级增加,对于用户而言控制难度将大幅上升,各种智能设备将无法发挥出最大效能,智能制造也就沦为一句空话。
与欧美大型自动化公司,如西门子,罗克韦尔自动化,倍福一样,英孚康的产品也都是基于一套先进的,可快速扩展的,面向未来的集成式系统架构 上实现的。不论系统规模大小,基于英孚康的集成架构,系统始终保持快速的响应,高度的灵活性和非常便捷的维护性。用户在使用国际自动化品牌上的良好体验都可以在英孚康系统平台上获得。
1)标准化和定制化的完美结合:一个控制引擎覆盖大中小型PLC应用
英孚康全系列大中小型PLC均采用统一的操作系统和编译软件,用户在大型应用上体验到的优异性能和特点完全能够在中小型应用中得到复制,确保了用户在使用体验上的完全一致,随着系统的不断扩展,程序可以在不同类型的PLC上重复使用,非常方便用户进行后期的维护和扩展。
英孚康完全自主开发的PLC编译软件除了可以与英孚康各系列硬件产品无缝对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指令执行,还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快速、灵活的功能定制和扩展(包括指令的增加和修改)。而不会出现在采用国外编译软件时,“无法针对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定制优化”、“功能有限,难以扩展”、“难以更新,硬件的升级换代需要重新定制移植,导致成本增加” 等等一系列的客户抱怨。这点得到了很多客户的高度认可。
2)简单和性能的高度统一:一套软件实现多领域控制
英孚康的编程平台ICS-Studio,作为一套强大的编程工具,为用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开发环境,能够实现针对离散控制,过程控制和运动控制的编程开发。针对PLC,伺服系统,变频器的所有的开发和参数设置都是在一套软件内完成。 用户只需要学习和使用一套软件,就可以满足对自动化控制的全部需求,极大的降低了学习成本以并简化了后期的维护工作。
举例而言,因为针对伺服编程和参数设置都在ICS-Studio软件中完成,运行中更换伺服驱动器就变的非常简单。只需要两步: 1.针对新的伺服驱动器设置好IP地址2.插上新的伺服驱动器,用户就可以继续使用了。完全不需要再通过专用的伺服软件针对每个驱动器单独设置和下载参数,伺服驱动器的参数会自动下载。维护过程变得非常简单和容易掌握。
而在性能方面,软件自带的负载观测器(Load Observer)提供了超级自整定-动态负载下的自适应功能,可以通过观测系统的负载情况,精确地估计系统的动态特性,并在控制中对其进行补偿,从而极大的提高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
系统集成的高级S曲线功能,完全可以做到在同样的加减速时间,使运行更平滑,能够有效地降低负载的冲击。
3)打通智能制造任督二脉,IT和OT的无缝融合:一网到底
自动化产品之间的高效通讯一直是生产系统必不可少的前提之一,直接关系到生产线的连续性和产品的质量。尤其在当今工厂智能化、数字化的趋势下,通讯的兼容性和稳定性显得更为重要。英孚康在系统架构设计之初,就深入洞察了这一未来趋势,以标准工业以太网协议作为通讯的统一协议 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突破了传统的通讯限制,彻底打破了自动化系统中网络协议繁杂、兼容性差的局面,真正做到了零网关的“一网到底” 。